清华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方法》讲座实录
讲座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4346515
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要求
- 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 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
- 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只是
-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研究生培养时间表:
时间 | 博士生 | 硕士生 |
---|---|---|
1 | 课程学习,了解本学科基础知识 | 同左 |
2 | 选定学位论文研究题目,开展研究工作 | 同左 |
3 | 开展研究工作 | 学位论文答辩 |
4 | 开展研究工作 | |
5 | 学位论文答辩 |
选题的重要性
## 科研三观
- 学术界的发展规律是什么?:推陈出新,创新至上
- 研究生阶段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追求卓越,锻炼能力
- 什么样的科学研究是有价值的:创造知识,服务国家
## 科研问题
科学研究围绕着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而展开
评价研究问题的标准
- 重要性:是否是学科中的重要问题
- 创新性:是否为学科创造新的知识
- 前沿性:是否有可能引领未来潮流
- 探索性:是否尚未得到充分的探索
- 基础性:是否对相关方向产生影响
- 复杂性:是否具备三年探索的体谅
- 系统性:是否可分解为多个子问题
- 可行性:是否具备短期实现可能性
- 承接性:是否具有良好的前期积累
- 适合性: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
### 重要性
评估一下该问题在学科发展主脉络上的问题
If you do not work on an important problem, it is unlikely you will do important work--Richard Hamming
- 悬而未决的重要挑战
- 制约发展的关键瓶颈
创新性
研究该问题应该突破人类知识的边界,创造新知识
前沿性
判断该问题当前在本学科发展大潮中的位置
### 探索性
评估目前问题的解决程度和未来可能的创新空间
基础性
该问题对于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复杂性
该问题有足够的体量,可拆分为若干个创新点
### 系统性
各个子问题之间密切关联、有机衔接、浑然一体
可行性
该问题应该具备在短期内被解决的可能性
承接性
课题组有良好的工作积累,能够提供最大的助力
### 适合性
自己对该问题感兴趣,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如何进行选题
文献调研
勤读文献,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站在领域前沿
经典著作
每个都要读,一个读三遍才读懂(ORZ)
期刊杂志
同时阅读领域内外的期刊杂志,注意学科交叉
会议论文集
时效性高、质量上乘,是最佳平衡点
学者主页
了解本学科顶级学者目前正在研究的问题
社交媒体
Twitter, blog, FB, BBS
预印网站
实效性最高,质量最参差不齐
粗度与精读
80%的文章看标题
14%的文章阅读标题和摘要
5%正文
1%所有细节
深入思考
去粗取精,构建知识体系,找到关键文献节点,形成个人思考
## 独立性
坚持独立自主,不要老是问老师师兄师姐做啥,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勇气
不畏风险,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高风险=高回报
高门槛=低竞争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ccessful scientists is having courage. Once you get your courage up and believe that you can do important problems, then you can. If you think you can’t,almost surely you are not going to.
如果你觉得你做不出来,就基本做不出来了
曲高和寡,领先于时代的人往往不被理解
理性选择
承接性跟合适性不重要,因为你把它做出来你就有能力和基础了(也许这就是大佬吧)
问题更重要
总结与Q&A
总结
- 选择学位论文题目是研究生阶段的重大战略性决策,必须高度重视。越早越好,定了就不要换,后面基本上就不要变了
- 弄懂什么才是好的研究题目,通过充分的调研和思索,尽可能多找出候选题目,
- 独立思考,理性决策,有勇气选择有挑战性的题目
Q&A
- 怎么找1%值得精读的文献?
一开始100%都要读标题,然后再选14%读摘要,慢慢往下漏;另一种策略是找师兄和老师推荐文献,把他们作为入口。读经典的文章,读大佬的文章,读新的文章
- 如果实验室没有基础怎么办?
看研究性质,计算机方向很多数据都是公开的,开辟新方向问题不大;生物、机械等领域需要大型仪器设备的研究,实验室基础就很重要。
- 社会科学的选题方式和理工科一样吗?
没有太大区别
- 如果课题难度过大,进展缓慢,需要换课题吗?
和时间点相关,如果刚开始,用十条原则打分,觉得确实不行,那就换吧;第四年第五年就要慎重,换课题可能延期。
- 如何平衡文献调研、理论学习和实际搞科研的时间?
也取决于时间点,一二年级文献调研和理论学习比较重要,70%+,三四年50%
- 三五年研究生生涯怎么规划?
看个人的基础。最好按照标准模式来,第二年一定要把题目定下来,第一二年学完所有基础知识,二三四五进行创造知识。
- 先看论文再提问题还是先提问题再看论文?
两种都是,可以看文章来想idea;也可以先想idea,想自己该怎么解决,避免自己的思维被束缚,再去读文章验证自己的idea,看看自己想的别人有哪些没做过,如果都没做过,那就去做吧233。
附录:如何阅读文献
(这个好像是知乎还是微博某位老师写的)
最近很多人问我该如何阅读文献,才能提高速度和效率,然后做文献综述。其实读文献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而且往往走进迷宫,比如会经常在一个相关的领域里越看越多,走向枝节,往往花费掉一两周的时间,把握不好和自己选题的关系,觉得进度很慢。其实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困境,有的时候很难取舍。
我个人的体会是: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文献梳理方式。阅读英语文献第一点是英文要足够好,靠大量阅读,英语的水平也可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本科生阅读相对简单,如果你给本科生上过课,或者经常看一些教授的本科生讲义,你会发现,一般推荐的必读文献都是一些写的很经典的教材(通俗易懂,英语写得很朴实,不是拽文采那种),或者引用率非常高的一些学术论文。我建议本科生的涉猎广一些,学科内部每个领域都尝试读一下,不求多么高深的领悟,但要明白每个故事的完整性。有时候“浅尝辄止”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在有限的时间,多读一些topic,这样以后读研究生才会发现自己的兴趣点。
硕士生是初级研究阶段,一般硕士生周期很短,毕业之后也未必做学术。但是作为初级研究者我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定一个合适的题目,然后开始选文献。这个阶段选文献就像捡树叶,要懂得取舍。这个过程可以发挥导师的作用让老师推荐(实际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也会提供一些参考文献目录),也可以从本专业最基本的几本期刊入手,比如先选择3-5本期刊把最近10年的相关研究先找出来,然后根据和自己研究的亲疏程度进行精读和囫囵吞枣式阅读的分类。这个时候就像捡树叶不能只看脚底下,要看清这片叶子是从哪棵树掉下来的。这棵树就是你的研究领域,这里面有你的研究主题。换句话说,硕士生可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博士生是独立研究阶段的开始,这时候和导师是合作关系。这个阶段,了解一个概念,一般会从实证文章入手,但初始很难判断文章好坏,大概读10-20篇,对概念理论脉络可形成初步认识(从树叶到树枝)。100篇是质变阶段可以把概念讲清楚(看清树干轮廓),这时候文献的好坏你会很快区分。读到500篇却会变茫然,因发现树根了,一个概念所依赖土壤都在这里,这就是地理哲学部分。 我建议优秀的博士生一定要从本源上看清楚问题,忽视本体论的做法,认识论容易出现偏差,因为理论有不同的内生性背景因素。并且博士生不能只爱一棵树,博士生读文献有个tool是专业的Handbook,这是比较general的了解一个专业的方法,我认为博士的阅读要广度和深度兼顾。树与树之间成长的环境差异可以是很大的,这时候很考验对交叉学科的了解和哲学流派的掌控。我认为一周期的PhD,大概是2年在阅读(我默认此人对这个领域在硕士阶段已经有初步了解)。厚积薄发的好处不像处理数据可直接看出效果,但是我想这种受益是一生的。
附录2: 文献阅读的三个阶段
(这个似乎也是微博某个老师写的)
今天Academic English在讲《如何成为学术论文写作高手》第二节(P53)时讲到文献综述的重要性。说到阅读文献一般分三个阶段:
- First stage:开始阶段我们主要通过文献阅读来学习,并不能很好地评估文献及批判性思考。此时的我们,开始通过文献了解一些大牛,了解学术研究中的矛盾、争论点。
- Second stage:此时你会非常了解文献中做的实验,就像自己的实验一样。在看文献时,除了结果,更注重他们发现这个结果的过程。 关注他们的假设,寻找不同文献间理论的异同而不是表述的异同。对这个问题的未来走向有一个大致把握。
- Final stage:找到文献与自己研究工作的相关点,发现自己的工作可以为以往的某些争论提供证据。
其中,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就是需要我们批判性地去思考文献所讲的内容,虽然这个过程很难,但我们依然要在边读边学的同时去思考这个。 唯有在实践中,才能提高自己评估文献、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此处,本书提供了几个有助于我们评估文献质量的问题,如下:
- 是否有给出清晰的科学问题?
- 理论基础是否清晰?
- 陈述的实验结果是否新颖?
- 该研究是否具有影响力,使得其他人继续做下去?
- 研究的样本是多少?是否足够大?
- 论据是否可信?
- 结果是如何分析得到的?
- 他们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提出这个观点的?
- 他们的总结是否可以被文中提出的证据论证?
- 研究的可行度有多少?
- 研究背后的假设是什么?
- 该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否是最好最合适的方法?
- 很多年轻的学者总是会质疑自己的工作是否值得发表。工作的可信度、创新性、数据、模式?此时,please appreciate your tiny achievement
- 写论文的时候,记得要站在审稿人、读者的角度,想想他们在看到这篇文章时会提出什么问题。
- 审稿人总是会比较焦躁、不耐烦的,偏见也总是存在的
- 为了发表几张图片,你可能需要画一大堆图,并可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分析一张图
- 你的文章最好能让别人感兴趣并留下深刻印象,不要让别人读着读着睡着了
- 充分理解要呈现的结果。Always create an outline。写文章时最先准备的是图表和图注
- 文章被拒的多数是因为重复度太高,所以在写文章时避免重复性或与其他文章类似的表述
- 注意投稿期刊的格式,不同期刊的格式要求不同,例如副标题的点、作者名字、引言格式
- 写文章用新罗马字体(字号12),双倍行距,表上页码和行数;但在做PPT时用Arial字体,此外,在做PPT时注意变换图片形式,以吸引观众
- 写文章避免长度超过四行的长句以及不必要的词句和重复。
- 表述不要过于绝对或强烈,但也不要过于平淡。
- 避免一张图一句话,避免一段话只有一句话。
- 避免在没有陈述他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引用过多文献。
- 不要使用太多缩略语,不要过分夸大特征,不要随意评判别人的研究成果(他可能是你的审稿人),不要在一个句子中重复使用同一个单词
- 强调研究结果的重要影响,但也要对研究结果的caveats诚实。
- 你的图是否清晰,特征是否明显标注,你的图对读者是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