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sion & Motivation
"对于读博这件事,你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Passion"
我朋友说的很对。
跟朋友圈的各位讲一下我最近发生的事情。
这个JD简直就是照着我写的
3.9那天,半夜睡不着的我看到了这个博士岗位的广告,点进去看了看。
? 这个人是不是看到了我的简历,我连Desired qualification都满足了。当时又没有拿到工作的offer,就想着申请了下。迅速找到了我之前的导师和师姐要了推荐信,申请了这个位置。
一个插曲,我连这个optional的文件都有很多东西可以交上去
22号,这个老师回复了我,24号面试,31号笔试,一切都非常的顺利。
顺利到什么程度呢,面试时长从半个小时扩展到了一个小时,笔试的代码我之前写过直接拿过来用,笔试涉及到的文献我之前都认真精读过,都不需要重新翻阅那几篇论文。
这个岗位简直是为了我而生的。
是的,一切都非常顺利。
4月12号,我拿到了offer,波士顿大学五年的全奖offer。
在一阵狂喜之后,我忽然冷静了下来。
4.12这个的时间点,我已经收到了国内一家外企的软件开发的offer,虽然在国内这个互联网裁员的背景下,可能也不是什么特别好的选择。
但是对我来讲,属于是有的选择了。
如果我没有这个工作offer,我肯定就去了。
漫长的心理斗争从现在就开始了。
我真的喜欢研究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立马给出了否定答案。
我觉得我只是擅长做题,我自己并不能从我所研究的问题和对象中收获任何的快乐。
之前支撑我做研究的原因仅仅是,我想毕业,我想找工作,我想发论文,我想赢得残酷的学术竞争。
而不是我喜欢做研究,我热爱我所研究的东西。
有的人不做研究浑身发痒,生不如死,吃饭睡觉走路都在想着研究的问题。
我也可以做到吃饭睡觉走路都在想着研究的问题,但是那是因为我给了自己太多的压力,多到让我不得不一直想着研究的问题。
这个过程,说实话,很痛苦,非常痛苦。
不避讳的说,去年这个时候,我接受了长达两个半月的心理咨询,而这个的起因就是我被我自己心里的压力压垮了。那个时候我做不出研究,想不出思路,觉得自己就快要延期毕业了。
真的非常痛苦。
但是我觉得我毕业,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那之后做博士后,非升即走,我觉得我会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
毕竟当时单单硕士毕业这一项都快将我压垮,我觉得我在后面的博士后和非升即走的过程中会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并且这种毫无work life balance的工作,也并不是我一个喜欢打游戏的肥宅所想要的生活。
如果博士,在博士毕业之后进入工业界,做research scientist呢?或者回国呢?
我很快就否定了后一个选择。
就我在国内找工作的经历,和我所了解的信息看来,国内能够承载的起水色遥感博士毕业生的机构,基本都是体制内。因为我不想去继续从事研究了,研究所这一项率先划掉。
剩下的就是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的下属事业单位或者类似的单位了。这些单位集中在北京,大多不提供户口,更重要的是,由于学位翻译的问题,很多单位我连考的资格都没有。
剩下的的就是仅有的几家国企央企,而我之前投递国企央企的经历也让我明白,在这些有保密要求的企业里,我一个留学生并不是那么好进的。
后面这个大概率是被封死了。
那,前一个选择呢?
在经过在领英,glassdoor,indeed等等网站的查询之后,我也认识到,对于非美国公民,在美国从事遥感相关的research scientist,也基本是不可能的。
那么,我如果要去读这个博士,然后毕业之后不做科研,剩下的选择就只有一条,就是转行在美国做Data Scientist或者Software development。
前者,我问了实验室毕业的美国人,他本硕统计,投递data scientist都被拒绝了,美国人在美国找工作比留学生不知道好找多少倍。后者则需要在博士毕业的同时刷题或者修一个cs master。而且最好投递实习,拿return offer,这样才更有可能找到工作。
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收益很大,毕竟这个工资干几年就立马财富自由了。
我刚刚开始兴奋起来,然后刚想规划我博士五年的生活的时候,我忽然一愣。
那我读博士有什么意义呢?
这么困难的事情,我真的能做到吗?
前者其实很容易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我读博士的意义在于走NIW或者eb的绿卡,但是这种情况要求我在博士的前几年就发出来好文章,并且担任审稿任务。对我这个两年都没发出来论文的菜鸡来说,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和转行冲突的。
后者,我持悲观态度。对于时间跨度很长的事情,我一向不能坚持下来。
(我不否认我在美国读博之后可能会有新的合适的工作机会出现,例如五年前data scientist就不是什么很火的岗位,但是那是我完全不能预测的东西,所以我就不考虑了。)
这些事情,也是我找各种各样的人咨询之后才得知的。
感谢各位在这期间对我的帮助
回到原点
那么现在问题就变成了,是选择去美国读博走学术道路(尽管也有可能进行转行,但是转行的机会非常小),还是在国内做普通的软件开发工作。
人总是会给内心的选择找无数说服自己的理由,来让自己不后悔自己选择的道路。
像我,就是内心非常倾向于后面那一个。
所以这期间我给我自己找了无数理由来让自己选择后面的道路,包括但不限于。
- 当前领域最近几年不会有啥突破性进展,我有自信我两三年后还能申请的到博士。
- 对于没有太大自制力的自己,读博大概率没有精力分心去忙转行的事情,最终大概率只能接着做博后。
- 既然一直有转码或者去工业界的想法,不如真正来试试工业界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如果真的不喜欢,再去卷学术也好。
- 自己在做研究之外还有很多其他一直想做的事情,比如开发一个游戏的MOD,比如将自己过去写的代码发布成package,比如找个女朋友(不是
那就不如去试试。
Passion&Motivation
第一次听到和这两个词相关的问题,是在大二的一次答辩上。当时陈老师问我:"是什么驱使着你做出这些事情的呢?"
当时的我,其实我也想不出来是什么驱使着我,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赶车去上课,晚上十点多回到宿舍的。
现在想想,可能是因为学习数学和物理相关的这些东西更容易驱使我沉浸下去,更容易让我获得正反馈。这些不仅在大学四年里面有体现,读研的时候最让我开心的那段时间也是我有机会能沉下心来推导光学辐射传输理论公式的时候。
后面再次集中的遇到这些问题,则是在我读研的时候。
我一次又一次的拷问我自己
你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
你喜欢做科研吗
你想读博吗
毕业快半年之后,我才清清楚楚的认识到,读研两年期间驱使我这么努力的原因,大部分不是因为我喜欢做,而是我想发论文,想找到学术职位,想在残酷的学术竞争中赢下来。
这次跟同学交流要不要去读博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很准确地描述了我的心理状态。
对于读博这件事情,你什么都准备好了。
就是没有了passion
是啊,我知道我们这行需要解决的难题在那里,解决的技能我也完全具备。自信的说,当时申请那个波士顿大学职位要做的内容,我可以大概猜出来结果是什么,也知道每一步应该怎么做,甚至现在就可以开始写论文了,只等实地数据采样结果出来之后,做一些工作,填上去就好了。
但是我却不想做了。
希望我未来能够重新收获这两个词。
后记
研究
有一些东西我觉得我应该也记在这里。
读硕士期间最让我痛苦的事情是,绝望。
读研两年,换了四个课题,除了开头两个课题老板有给过一些具体的建议之外,剩下的基本都是完全是我自己的想法。
我这里并没有埋怨我老板的意思,相反,我很感谢他,因为这才是一个AP或者大老板的生活状态。
自己想课题,自己做课题,自己去寻找研究人员。
而不是老板给课题,老板给你细致的指导手把手教学。
我中间数次崩溃,心情低落,都是不知道该做什么,我老板又回复"I did not understand "的时候。
我仿佛站在悬崖边上,一片漆黑,身前身后都是万丈深渊,我看不到我下一步可以往哪儿走,唯一能求助的人也只能微弱的闪闪光。
老板在后来的交流邮件中告诉我,这或许是他的错误,他没有给我一个好的题目,让我在初期能够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让我在研究中收获正反馈。
但是失败就是失败,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两年时间里,我什么都没有做出来,一篇论文没有,我就是不适合科研,至少不适合把科研当做工作。或许我换一个老板,换一个题目,会好很多,但是没有如果。
我无法在学术竞争中赢过别人了。
我没有非常喜欢我研究的东西,我对他的感情并不能支撑我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失败,和被否认之后,继续重新鼓起勇气继续去做科研。
我就是垃圾。
我不行。
我仍然记得起,我心理障碍最严重的那一天。
我早早的来到了实验室,打开电脑,打开jupyter。
刚写完import 手在不停的颤抖,眼泪不知道为什么流了下来。
想打开zotero看一下文献,却抑制不住地哭了出来。
那一天 我除了那一句import之外,什么都没有写,什么都没有做,在实验室哭了一整天。
人总有做不到的事情,我也有做不到的事情,承认自己不行真的很难。
或许我在那一个星期的纠结里,我终于承认了,我依然无法坦然面对自己过去的失败,我没有勇气再赌一把,重头再来。
这是我的失败。也许会是我以后人生路上永远跨不过去的一个坎。
那个课题
话说回来,其实新的课题完全不会出现我上面说的这个情况。
我跟老师交流的时候特意问了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y research and the work of research assistant"
Same. You can do your research extremely close to this proposal. I think the content is enough for three paper. Actually we have initial idea about what is the general content of the three papers in you thesis. But if you have your own idea, you can do it.
"Do I must achieve the objective performance of the algorithm?"
No. It is science. The 30% is our expectation. You can try your best to meet it. It doesn't mean if you could not get the excepted result , you cannot graduate. Actually we think 30% is very difficult. Somebody said it is an ambitious objective.
简单点说,就是老师给了完完整整的idea,我只需要照着做就好了。
而我对这个课题熟悉到什么程度呢,熟悉到,我完全不需要学习任何的新知识,人在国内下好数据就可以开始干活了。
熟悉到,我现在就可以开始写我的毕业论文的第一章了。
熟悉到,我看完proposal甚至就能知道这个结果能够发到什么样的期刊上,大概有多少张图,每一个section应该写什么,每一步可能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可以尝试的解决办法
两个老师还很亲和地给我学习英语的建议。
但是我却有点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虽然我知道不会像我读研时候那样,但是我不敢了,我害怕了。
也许就是过不去了吧。
朋友和老师
其实我的大多数朋友和老师都觉得我去读博比较好。
理由无非是
- 博士毕业之后也有机会进工业界
- 波士顿大学+4篇二区以上的文章可以进很好的学校
- 全奖奖学金很难申请,特别是这个职位和你这么契合
- 去美国感受全新的文化和生活
- 或许会有新的工业界机会
- 互联网已经是夕阳行业了
- 想出国工作的话,赶紧出去比较好,以后越来越难
- 可以参加Boston career fair去日本,甚至去欧洲求职也是鄙视链顶端
- 感受一下和国内不同的实验室文化
- 三千刀一个月的奖学金可以在美国生活的很好
- 好学校去不了可以去差学校一本二本
- 在美国修一个CS master加实习进湾区大厂 干几年财富自由了
- 环境经济学或许是个脱坑的方向
- 30岁毕业也还算年轻
- 课题跟之前的情况不一样,老师可以手把手的帮你
- 大学老师是个多好的职业啊
- 这个选择的下限比另一个要高
- 不读后悔一辈子
- 读完之后你会觉得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到的事情
- 读完博也可以跨专业找工作
- 博士可以申请eb1 NIW O1
可是这真的是我想要去做的事情吗?
这真的是我想过的生活吗?
在我拷问自己到底喜不喜欢做科研的时候,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问题
假如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会把你刚刚想出来的让你兴奋的idea做出来来度过这最后一天吗?
我给我自己的答案是我不会。
是的 这个offer很好,这个选择很好。
但是他好像不适合我了。
如果我去年,或者我本科毕业的时候接到了这个offer。我肯定立马接了。
然后开心的在朋友圈和twitter发
"I'm thrilled to announce that I'll join Boston University in this September as a Ph.D. stud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
然后去更新github,博客和researchgate的profile。
但是这一切 应该都不可能了。
从我去年绝望地注销掉自己的researchgate账号的时候开始。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觉得,我似乎撑不下去了。
我的内心太脆弱了,单纯靠我一个人,无法在这条路上撑下去。
一个小小的acknowledgement。
感谢榛子的自习室,和给我提供的他们实验室的情况。
感谢Lisa和团团,在我决定的最后十二个小时里,一直陪着我。最后十二个小时就是在反复横跳,两边都在不停的加砝码。
感谢接受我咨询的老师同学,师兄师姐。
感谢我的硕士生导师。
感谢我自己。
未来
我觉得除非我两年内被裁员了
否则我不会继续读现在这个专业的博士了
是比具体的科学问题要更有热情的
所以如果我真的有了兴趣 我可能会申请的CS/EE的master再去读纯理论的博士。
其实现在这个选择的最坏的结果我也不能接受,我预计内的最坏结果就是被裁员了,还是得读博。
但是作为对比,另外一个则是,Phd quit转master或者连master都没有,还是要从头转码。
就无所谓了。
勇气
我朋友说,这是一个很有勇气的选择。
其实我一开始并不是很理解,在我看来,明明是一个很懦弱的选择,我无法面对我过去的失败,我没有勇气重头再来,我没有勇气面对科研给的阴影和伤害。
但是最近几天或许也理解了,很多同学都是没有勇气面对就业市场,才选择继续去读的;我也是有勇气,才能丢弃掉过去两年苦苦耕耘炉火纯青的知识和技能,去学习新的东西。
这至少证明了我并没有那么懦弱。
你好,新的生活。
第一天 我存在
第一次呼吸暢快 站在地上的腳踝
因為你而有真實感
第一天 我存在
第一次能飛起來 愛是騰空的魔幻
第一天的純真色彩它總是
永遠 那麼 燦爛
——五月天《第一天》
2022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