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社会》

《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

(感觉这本书写的并不好?感觉就像那种每个字都看得懂,合在一起就看不懂;读完觉得恍然大悟,合上书又讲不出来它在说什么的书。我也不是社会学的,我尽量总结每章的主要观点)

第一章 技术管治的迷思

受教育的人不管从总量还是质量上来说都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同时雇主似乎也越来越强调对雇员专业性的要求。对这一趋势的一个通常解释是:

  1. 当前社会的发展是由科学技术发展引领的,即标题里所提到的“技术管制”。

  2. 教育会帮助学生获得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得到社会不能层级所需要的不同技能。

  3. 技能是决定事业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

这就是通常所提到的技术管制模型。也是第一章和后面几章所论述的主要对象。这一章主要围绕在第二点上,即:教育是如何导致社会的分层的?以及这种分层为什么会出现,存在,和存在差异。

教育的技术相关性

教育的技术功能理论可以表述为以下命题。

  1. 工业社会中工作多教育的要求之所以不断提高,是因为技术的变化。这其中涉及两个过程:

(a)低技能的工作比例下降,高技能的工作比例上升。

(b)同样的工作在技能要求方面升级了。

  1. 正式教育以培养特定技能或普遍能力的方式,提供了胜任最高技能工作所必需的训练。
  2. 因此,工作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

证据与反例

1.(a): 这一过程仅能解释教育升级中的很小一部分,尤其是对于渡过初级工业化阶段的社会来说是如此。大部分教育升级都发生在工作种类内部。

1.(b): 目前还没有太多的证据能够证明,尤其是我们很难讲量化教育中究竟包含了多少教育所需要的技能,也很难量化这种升级是因为工作技能水平的变化而不是其他原因。

2: 这一命题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检验:

(1)教育水平更高的雇员比教育水平更低的雇员有更高的生产力。

很多实证数据并不支持这一假设。目前更可能的假设是:工作技能与教育水平不一定呈简单的线性相关,在某一水平之下(例如识字或者高中教育水平)可能工作技能会随着教育水平上升,但是在某一水平之上,二者之间的关系很可能会反转。

(2)职业技能主要是在学校中习得,而非工作中。

很遗憾我们很难找到一组未经教育的工作人员来比较。作为替代,我们可以研究以下两个问题:在学校里能学到什么?学校成绩对工作之后的表现影响如何?

Q1:在学校里能学到什么?

作者把教育分为了三类:职业教育,再培训和我们一般意义上的高中(大学)教育。

职业教育是普通高中教育的替代品,但是很多证据表明,职业教育项目毕业生事业的可能性并不低于高中辍学生。职业教育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职业高中被视为收容爱惹麻烦的年轻人的地方。就算职业学校的学生碰巧学到了有用的技能,他们曾上过职业高中的经历也可能会被敏锐的雇主是为品行不端的信号。

再教育培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绝大部分机构都可以在三个月内对其员工进行再教育。很多研究已经表明了,仅仅为了应对技术变革而进行培训是相对容易的。

反而几乎没有人研究在学校里究竟能学到什么,以及学到的东西能记多久。但是很多证据证明学校是个在学习效率上很低的地方。作者认为,比起工具性和认知上的技能,在学校中学到的更多是传统标准下的社交礼节和技能。

Q2:成绩和成功有什么关系?

大量研究证明学校成绩和工资并没有太多的相关性。相关性最大的一个领域是,成绩可以很好地预测接下来的学术表现。作者认为成绩之所以和职业成功相关,主要是因为教育学位的文凭价值,而不是他们本身可能展示的技能。并且,在一些分析中,当把阶级因素保持不变时,学校之间因为教学质量,设施或资金投入上的差别而带来的成绩差异也随之消失了。这意味着学校对学习的影响相对较小,它们只是在塑造上层社会中早已根深蒂固的顺从文化;成绩只不过是用来奖赏和证明中产阶级的自律而已。

总结

  1. 高技能工作和低技能工作比例的转变,无法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美国劳动力中的教育水平升级
  2. 经济上的证据显示,教育在提高大众是自律之后对经济发展并没有很明确的贡献。
  3. 特定的职业教育训练主要来自于工作经验,而是不是正式的学校训练。
  4. 学生们的在校表现,评分制度的本质及其与职业成功无关的事实,以及学生中的主流思潮,无不表明学校教育作为工作技能训练的手段是效率很低的。